资讯中心

让科幻成为现实,走进千家万户

新华社连续多篇重磅报道"点赞“东超科技

日期:

2020.11.24

近日,新华社连续推出了多篇聚焦东超科技的重磅报道,包括《“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90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对话》 《“屏”,千变万化!》 《“显”示未来》 《精彩呈“显”》 ,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大篇幅、多角度对东超科技核心技术、产品及创始人进行了深度报道,短短几天,阅读量突破400W+。

这组报道推出后引发广泛热议,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与东超科技90后创始人刷屏朋友圈的同时,也收获社会各界如潮好评。

今年以来,东超科技表现强势,多款核心产品量产上市,在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内市场一鸣惊人的同时,迅速赢得海外市场青睐。随着出征海外市场的步伐越走越远,未来东超科技将站在更高的舞台上,向海外消费者展现东超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中国质造”的魅力。

△图片:新华社连续多篇重磅报道聚焦东超科技

新华社相关报道节选

01“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新华社记者董雪、姜刚

“十三五”这五年,见证了两位上下铺兄弟的奋斗足迹——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

↑东超科技创始人韩东成(左)与范超在研发车间(10月13日摄)。新华社发

2017年,他们一人四处奔波挣钱投入研发,一人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搞研究,只为做出能够实现“空中成像”的神奇玻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们的“黑科技”派上了用场——不用接触医院自助服务机的屏幕,用手指在空气中“比划比划”就能完成操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与对方‘志趣相投’,于是主动申请住同一间宿舍的上下铺。” 韩东成说,两人都出身农村普通家庭,都有锲而不舍的性格,而且都思维活跃,最重要的是对“空中成像”技术都很感兴趣。

一天晚上,他们在有“科学岛”之称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上课,下课后边走边聊:

“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还没想好,找个公司打工吧。”

“现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都对‘空中成像’感兴趣,不如去创业吧!”

“是呀,我们背后还有学校丰富的研发资源,创业条件挺好的。”

……

联手创业的火苗由此点燃。

“我们在资料研究阶段发现,‘空中成像’技术国外有,但国内还没有,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想法油然而生。”范超说,“可是再深入研究就需要钱了,我们当时连样品都没有,融资是不可能的,家里也没钱。”

↑东超科技创始人韩东成(右)与范超(10月13日摄)。新华社发

“这个钱,我们自己去挣。”韩东成和范超决定,把研究工作暂缓,先去挣创业启动资金。

毕业季,两人拿出一直没舍得花的两万元奖学金,购置了二手相机、二手无人机和拍照服饰,一所所学校、一栋栋宿舍楼、一间间寝室去联系拍毕业照的生意。

拍了5000名学生,赚了18万元,这成为他们的启动资金。

着手组建攻关团队、尽快做出样品……2016年8月,两人从各自的名字中取一个字,成立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前沿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巨大,短短两个月时间,启动资金就花完了,公司面临生死考验。

“我去挣钱,你带着大伙儿继续研发。”韩东成对范超说。

之后一年多时间里,擅长对外开拓和商务合作的韩东成主动承担起“找钱”的任务,他利用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承接传媒公司的技术保障项目,陆续把挣到的150万元投入研发。

沉稳内敛的范超则带着团队整日泡在实验室里研究“玻璃”,什么样的玻璃、如何折射才能把像清晰地投在空气中?……有段时间,他因劳累头发掉得厉害,但从未放弃。

在范超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个装满了各式各样玻璃的盒子。范超说:“一块玻璃,代表一次失败,也代表又一次新尝试的开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底,第一块能够实现“空中成像”的玻璃样品生产出来了。

此后,融资、保护专利、建生产线、扩产能……

“我们创业看上去似乎很顺利,但实际上历经了无数坎坷。”韩东成说,现在,他们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技术和市场每天都在变化,只有保持领先才能不被淘汰。

在抗疫期间,东超科技依托“空中成像”技术,研发了多款“无接触”产品,在医院、地铁等场所广泛应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科技力量。其中,部分产品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从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100多人;自今年2月正式销售产品到现在实现销售额数千万元;公司成立4年多时间,市场估值达数亿元……“东超兄弟”交出了像“空中成像”一样酷炫的创业“成绩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此,两位年轻人感到振奋和鼓舞。

“这正是我们的发展方向!”韩东成说,“未来,我们会继续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空中成像’技术的高峰,开拓更多无接触应用场景,为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更多前沿领域赋能。”

编辑:胡碧霞

02“屏”,千变万化!

凭借酷炫的空中成像技术,用手指点点空气,医院挂号看病就能实现“一指搞定”;戴上VR设备,休闲娱乐良性互动,真实与虚拟“无缝切换”……在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现场,一系列最新显示产品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这些千变万化的“屏”,“变”出了我们的别样生活。

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台“无接触自助挂号机”边站满了前来体验的观众。不用接触屏幕,当空中闪现着“按科室挂号”“按医生挂号”“门诊缴费”等选项时,只需用手指点点空气,就能完成挂号看病等操作。

“我们利用空中成像技术研发了这款产品,在空中就能完成操作,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运营经理李国文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款产品应用到安徽、湖北等地的多家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在展示空中成像设备。新华社记者董雪 摄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于11月20日至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显示:让世界更精彩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促进世界显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除了酷炫的空中成像技术外,让人眼前一亮的显示“黑科技”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在千变万化的“屏”中,可弯曲的屏,能够让手机折叠起来,携带更便捷、功能更多样;可穿戴的屏,做成眼镜和手表,展示精彩世界,守护身体健康。

正在进行沉浸式、互动式高端VR体验的观众,伴随着电脑屏幕里的动作指令,一会儿站立,一会儿蹲下……这是记者在宏达通讯有限公司展台前看到的一幕。公司售后部培训经理徐超说,观众体验的是今年新推出的VR设备,采用了定位追踪系统,让用户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内体验VR,“头盔采用上掀的设计,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间来回切换,佩戴的舒适性得到很大提升。”

观众在了解显示屏制作设备。新华社记者姜刚 摄

人们每天都会接触一系列屏幕,手机显示屏、计算机显示屏、车载显示屏、电视显示屏……显示屏已经完全融入到生活当中。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从2012年的74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725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为全球产业链注入持续动能。

“数字无所不在,显示无处不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认为,作为一个信息窗口,新型显示越来越成为我们升级消费、壮大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这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意义。

文字记者:姜刚、董雪

报道原文链接:

1、《“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59301

2、《“90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对话》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59067

3、《“屏”,千变万化!》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57872 4、《“显”示未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61796 5、《精彩呈“显”》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58905